6月9日上午,应伟德betvlctor1946邀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勇在长清湖校区信息学院实验楼506会议室做了题目为《基于多中心功能磁共振影像的脑网络研究初探》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郑元杰教授主持,院长张化祥教授参加,学院部分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会上,刘勇研究员首先从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目前脑网络中心从事的工作分别是:构建新图谱、模型、设备以及医学图像。刘勇研究员主要从事和医学合作研究相关的工作。刘勇研究员说道:我国现有AD患者近1000万,2020年将达到1700万,年医疗费用1500亿元,患病率高、早期识别率低、智能致残、中期治疗没有有效治疗方法,所以针对AD前期MCI特性的研究,对早期识别和干预具有重大临床意义。刘勇研究员还介绍到目前临床诊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MCI的客观检测手段缺乏特异性,常规脑影像无特征性改变。诊断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临床上基于患者的症状、医生的经验做出可能性诊断,缺乏早期、可靠、客观、量化的判定指标。基于当前影像学新理论、新技术,研究认知损害发病早期的多模态影像学标志,是实现对轻度认知损害早期、客观临床诊断及干预的突破口。
报告会问答环节,刘勇研究员和在座师生就报告内容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对现场老师、学生提出的脑疾病研究领域的相关问题做了认真解答。刘勇研究员介绍到基于多中心模态磁共振影像的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识别系统主要是从数据库的构建、特征提取再到系统构建。报告会气氛轻松,内容清晰详实,使我院师生对计算神经科学的方法与理论有了清晰的理解与认识,引发了广大师生对脑神经领域的浓厚兴趣,使大家受益匪浅。最后刘勇研究员特别欢迎计算机、生物医学工程、磁共振、解剖等方向的学生、博士后合作研究。
刘勇,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磁共振技术及应用、脑网络及其临床应用。2002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自2008年至今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项目研究员和研究员;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剑桥大学访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篇,其中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6篇,H-index 25。目前任多个SCI期刊编委和客座编辑等学术职务,担任北京市神经学会青年理事、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等学术职务。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课题,入选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青年骨干、北京市科技新星(A类)、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等;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排名第三)、卢嘉锡青年人才奖等学术荣誉。